回收再利用:体系上的困局
都说废弃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可若没有行之有效的回收,废弃物的价值将很难发挥。在中国的废弃物回收链条上,存在着消费者、拾荒者、回收站和再生加工企业等诸多环节。整个回收链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无菌复合纸包装回收产业的发展和扩大。
众所周知,作为废弃物的产生环节,消费者是否对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直接关乎后期废弃物处理的效率与效果。由于垃圾分类意识尚未在中国消费者中普遍形成,简便易行的垃圾科学分类的标准化也存在缺位,中国消费者通常把厨余垃圾和包括无菌纸包装在内的其他可回收垃圾混在一起,使得其在回收时难以被分拣,这也为后端的再处理增加了难度,甚至埋下了隐患。
再来看废弃物的回收环节,目前,活跃在城市中的拾荒者是中国垃圾分类的主力军。能卖上价钱的就要,卖不上价的就不要,是他们朴素的判断准则。而废品回收站是拾荒者的下游,在整个废弃物回收利用产业链中处于承上启下地位,对于拾荒者来说他们是风向标,对于再生加工企业来说他们则扮演着供应商的角色。回收站的收购价和出售价直接影响拾荒者的收入和再生加工企业的成本。
再生加工企业虽是整个产业链的最后环节,却主动性。因为在上游,可回收废弃物的种类,取决于它们的产品花样;拾荒者的劳动劲头,受制于它们的经济效益。目前以无菌复合纸包装为原料的再生制品市场并没有完全打开,还存在较大的产品升级、产能扩充的空间。如何进行技术升级,开发附加价值更高的产品成为了这些再生加工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此外,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建设也需要有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套。废弃物的再生加工在我国仍是新兴行业,涉足这一领域企业的共同特点是规模小、市场小,相对而言抗风险能力较弱,而有关的政策支持还有待完善。
什么样的“拾荒”模式才适合中国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如何处理与日俱增的垃圾成了人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回收再利用链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更使得废弃物回收体系的早日完善成为社会刻不容缓的命题。目前,社会各界正放眼全球,希望从国外取经,逐渐摸索出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拾荒”模式。
从全国来看,填埋和焚烧是目前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而我们认为“从资源回到资源”才能更本质地解决垃圾困局。这与当前学界所推崇的解决废弃物问题“五化”原则中的“资源化”异曲同工。
在这一点上,现在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形成了值得借鉴的模式。
在欧洲,德国探索出了以生产者责任制延伸为基础的“绿点体系”。绿点组织(DSD)是由包装使用企业自发组成的行业组织,是与地方政府的垃圾处理系统同时并存的一套系统,其基本定位是代为履行生产者责任,与项目中的所有参与者——制造者、销售商、废弃物管理产业、地方政府公平合作,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坚持生态标准。
希望加入DSD项目的使用企业、制造企业、经销商通过付费取得在其包装材料上使用绿点标志的许可。经由绿点系统组织包装废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形成一个统一的包装回收体系。使用绿点标记的费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包装材料的类型和重量。一般越重越难以再生利用的包装许可费越高。
到2003年,DSD体系下玻璃、复合材料、塑料等材料的再生利用率就已分别高达99%、74%和97%。德国绿点体系的成功应用已经在欧洲产生了大面积的辐射效应,目前已有22个欧洲国家实施了绿点体系。
在南美洲,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基于自身国情,发展了一条由政府、民间组织、企业联盟、社区公众、拾荒者和再生利用厂商共同组织的垃圾资源化系统,使得包装垃圾回收、分类、综合利用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
其一,实施垃圾“资源回收计划”。巴西联邦政府在2000年颁布的多年发展计划中,将回收利用垃圾作为重要内容,要求在城市居民中大力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分类标准上,针对一般公民实行“干”、“湿”分类标准,即仅要求居民把垃圾分成有机垃圾和包装物垃圾(又称湿垃圾和干垃圾),市政环卫部门的垃圾车每天上门收集。居民也可以直接将垃圾放入街边的分类垃圾箱。湿垃圾直接送到填埋场,干垃圾送到由拾荒者组成的合作社集中分拣。
其二,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建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处理体系,其特点是强调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参与和合作,通过综合开发利用垃圾创造价值、就业机会和收入,既保护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并帮助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早在1992年,利乐、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就在巴西发起成立了非营利性组织——CEMPRE(有些学者译为“赛普利”),其宗旨是推动城市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回收利用,CEMPRE向学校、企业、社会宣传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利用意义,传授城市垃圾分类、清洁存放的知识,培训拾荒者垃圾分类技术,支援拾荒者成立垃圾分拣合作社,并积极与政府沟通,为垃圾分拣合作社提供必要的支持。
其中由CEMPRE推动个体拾荒者组成的合作社是一大亮点。这里面有各方的携手:当地政府免费提供场地,非政府组织赞助设备,市政环卫部门无偿地把收集来的干垃圾运送到合作社分拣。过去在街头和垃圾场谋生的拾荒者如今在厂房内的流水线上把各种干垃圾分门别类,压缩打包,然后卖给不同的回收厂家。通过垃圾分类销售,合作社成员——原来的拾荒者,人均月收入可达200美元,相当于巴西工资水平的两倍。垃圾分拣是劳动密集型工作,合作社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目前,巴西有约50万人从事垃圾回收利用产业。
其三,积极开发实用技术。例如巴西版“铝塑分离”技术即是其鼓励开发垃圾再生技术的成果。
综上所述,德国的绿点体系是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福利机制健全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构建和运营的成本较为高昂。此外,还出现了大量企业“搭便车”的行为,即不缴纳绿点费用而擅自在包装上印上绿点标志。对这部分企业进行监管也耗费了绿点组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中国和巴西国情相仿。专家认为,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巴西模式更具借鉴价值。
打通产业链,各方有责
秉承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回收的“功效”的时候,我们认为,在简单的数值背后,更重要的是回收链条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利乐包装在中国的回收量经过了从低起点迈向飞速提升的过程。而后续的提升力量更多将依托于整个回收产业链和回收体系的良性运转。
以往的成功经验表明,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的模式是打通一条从资源回到资源的产业链。这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过程,而单凭一家企业的力量毕竟有限。在其他领域开展回收的企业,如电子产品、汽车、家电企业等亦遇到了同样的困境。因此,要解决这一困境还需要政府、行业、社区及消费者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只有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共同努力,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事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利乐将继续前行
根据废弃物处理的“五化”原则,高回收率的基础是对垃圾的正确分类;而再生处理的技术和能力则可在很大程度上消化回收来的废弃物,是拉动废弃物回收的最前端。在这两方面上利乐公司都在不懈地付出努力。在利乐的日程上,2009年“绿色世博·‘椅’我为荣”牛奶饮料纸包装社区回收大行动与铝塑分离技术在富伦纸业和鑫宏鹏纸业的成功应用都不是终点,而是利乐环保之路的里程碑。利乐将继续秉承自身的环保使命,在环保之路上越走越宽。
余经理 经理
邮箱:tuopan1@hotmail.com
电话:
传真:
手机: